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管理列表 >经济管理详情

“三新”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19
收藏 纠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蓬勃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达到210084亿元,同比增长6.5%。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内生动力不强、消费需求不足等新的困难挑战,如何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赛道新动能,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三新”经济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呈现出的活力,使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新”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三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创造新内需、推动产业转型、塑造优势产业这三方面,无论是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三新”经济不断创造新内需。当前,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三新”经济推动下,新型消费产品和消费业态不断涌现,赋予消费者全新体验,凭借创新供给产生增量需求。例如,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通过嵌入智能化、数字化、娱乐化等技术载体,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不仅使用成本更低,而且行驶体验更佳,使其逐步成为消费者们的新选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居民消费规模最大的终端产品。再以即时零售这一新模式为例,随着我国网络零售增速逐年回落,线上线下整体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对于平台企业而言,若想继续保持之前的快速发展势头,打破线上零售的瓶颈限制,唯有同线下结合开展模式创新。即时零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化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快布局全渠道营销,实现零库存管理,使其成为零售行业的新增长点。据商务部研究院估计,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50%,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

“三新”经济持续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通用技术不仅是正在崛起的新产业,也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并创造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这些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产业生产率和经营效益。以金融业为例,传统金融体系一直存在资金配置效率不高、普惠金融发展不均、风险防控手段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通过赋能改造金融业,创造出了“新金融”这一新业态。“新金融”主要包括两种新模式:一是“区块链+金融”,该模式通过利用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在支付、征信、众筹、资产确权和清算结算等业务中减少冗长的中间环节,以实现节省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二是“人工智能+金融”,该模式在前端可以用于服务客户,在中台支持授信、各类金融交易和金融分析中的决策,在后台用于风险防控和监督,推动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与智能化。

“三新”经济开始塑造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尽管一些发达国家科技综合实力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人工智能、5G、云计算、共享经济等“三新”经济领域,我国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形成竞争之势,部分产业甚至具备了占据全球制高点的潜力。相较于发达国家主要技术优势集中在基础研发领域,我国的技术优势则主要集中在大数据支撑、材料或设备改进等实验研发领域。在电商和社交平台的海量数据训练下,中国在图像识别和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而在5G领域,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22年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共21万余件,涉及近4.7万项专利族,其中中国声明1.8万余项专利族,占比接近40%,排名世界第一。

加快推动“三新”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三新”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也存在基础研发较为薄弱、要素供给不够充分、监管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三新”经济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力度,破解制约“三新”经济发展的技术障碍。积极拓展国际研发资源边界,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加大高端科创人才引进力度,与国外顶级研发团队联合开展研发攻关,加紧突破推动“三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新产品市场投放程序,打破行业内部技术壁垒。对于全球供应体系依赖程度较小的行业,鼓励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加快投放市场,在国内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广应用,破解我国高技术产品核心技术供应不足的困境。

精准施用产业政策,持续推动“三新”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兼容,整合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开展科学评估,提高产业基金投入的精准度,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3D打印、无人驾驶等一批“三新”经济领域形成新供给。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应吸纳包括消费者、企业、协会、科研机构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以此保障产学研各方的长期合作利益,提高产业政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引导放管结合,不断完善“三新”经济的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平台数据监管法规,以法律为依据,厘清数据产权以及平台企业的收益边界,引导企业遵守竞争规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消费者及专家的作用,在政策制定和监管实施中形成开放协同机制,逐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加快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三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整合国内相关研究和教学力量,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普及“三新”经济理念,培养和引进适应“三新”经济的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人才,逐步建立“三新”经济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利用市场手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人才、高校、机构都“活”起来,以此激励从业人员创造更具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和商业模式。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