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列表 >马克思主义详情

阮明环: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23-08-09
收藏 纠错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次大会全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科学发展并不断深化,协调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全面与部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目标,正如习近平在大会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一、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三个有机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做到了三个“有机统一”。

  (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发展。中共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的诠释,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中国式现代化走过了稳步前进、局部突破、不断尝试和纠正错误的发展轨迹。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将经验提升为理论成果,此后又将新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新的实践,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的国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干出来的,不是模仿别人、照抄外国或照搬西方现代化,而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中共二十大科学擘画了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系统部署了今后5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各方面各领域的任务。与此同时,中共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及时写入党章,从而为新征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再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

  早在20世纪初,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遇到过许多困难。幸运的是,在历经系列艰苦革命实践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产物。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卓越创举。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探索发展过程中,彰显了本国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道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成果,同时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普遍的原则性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三)历史性和逻辑性的有机统一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历经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100年的历史进程,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阶段,描绘了一幅不断迈向繁荣富强的壮丽图景。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已经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现在要解决“吃得好”的问题,明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的政治论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抓住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这表明,中国领导人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紧紧抓住实践提出的问题,并在关键时刻把握了时代变迁的要害。这正是坚持历史性和逻辑性相统一的结果。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指出了三点:(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2)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3)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以上三点,概括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一条改变中国命运的正确历史路径,明确了中国道路来自哪里、如何坚持以及去向何方的内在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也为下一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共二十大将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和经验升华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独特的经济与政治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丰富,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党建等多个方面,其中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创新尤为明显。

  (一)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在摸索中创新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这种经济模式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深度开放转变,加快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深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共二十大报告肯定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在完善分配制度中的社会主义公平公正本质,作出以下新的概括: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报告还指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上述内容体现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条件下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将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迈上新征程,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回顾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可见,中国领导人勇敢地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而此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从未实行过市场经济。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过渡转型模式。例如,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中,转型步伐逐步加快,转型步骤在实践中完善:试点从一个地区到更大范围,先创新后转型,有了新的才放弃旧的。这是符合规律的正确的创新方法,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借鉴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也可以被发达国家所借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十年的发展成就,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发展模式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基本构架包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发挥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和最广阔的空间,体现“四个保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正确发展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科学结构,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有效运行,确保有序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宗旨,意味着人民群众有权管理国家的重大事务,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也意味着人民群众有权选举出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所有政府官员,一切权力都服从于人民,一切权力都受到人民的监督。这三个含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根本方法。依法治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会变成少数派的主导。依法治国体现了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运作的基本思想,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秩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好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现实生活当中,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近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已为全面深化改革规定了时间表、路线图,避免了各种矛盾纠纷和停滞不前,做到了总体布局与具体推进相统一。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才能确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有效防止犯全局性、严重性错误,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民主程序认真听取意见:民主程序的实施方式不仅仅在于进行公开表决,还在于广泛征求不同意见,包括不同党派人士的意见。这两类民主有重要区别,其中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更能体现民主实质。科学的顶层设计有利于明确方向,指出具体领域改革开放的实施路径。科学地“摸着石头过河”是积累经验的具体方法,但并不主张“闯红灯”或实行狭隘的本位主义。总体布局与重点领域突破相结合,体现了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方法论。在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从实践出发,严格按照党内民主程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的决策,抓好基层工作,鼓励地方、部门和基层大胆探索,不发生“领导换届就改天换地”重来的现象。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就是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延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作出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共的实事求是精神,也即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三、中国式现代化为当今世界和人类未来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发展时期通过总结实践创新,自觉地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将其运用于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从而再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中国共产党大胆提出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令中国实现经济腾飞,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作为一种对其他国家进行强制性传播的所谓“普世性”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反对“国强必霸”,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好故事”,传播了中国“好声音”,让其他国家主动去向中国学习,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好的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道路一直吸引着包括越南学者在内的世界各国学者和共产党人的关注并得到高度评价。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将成为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尤其是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它将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提供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共二十大开启了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率领中国人民迈上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催生了新思想、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而实践又检验了新思想,充分证明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对中国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宝贵经验,必将为当代世界和人类的未来作出重大贡献。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实践成就,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证明,也是对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成功经验的肯定,必将对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启示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实践成就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得到成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并给越南共产党和世界其他政党如何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杰出成果,无愧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称号。

  (作者:阮明环(Nguyen Minh Hoan),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新闻宣传学院哲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译者潘金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