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教育列表 >文化教育详情

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路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莹
发布时间:2022-12-27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12月25日,中国城市论坛(2022)在线举行。论坛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出席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高培勇指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应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为引领,面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支撑和重要载体作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二是以“双碳”目标要求为动力。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碳排放集中的地方,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要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注重分类施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以美好生活为目标。城市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家园,城市绿色转型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根本保障。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高城市规划建设能力水平,加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让城市成为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潘家华认为,其中,降碳是关键、是核心、是引领,也是发展的动力。要避免将减碳降碳看作是刚性约束,而应充分认识其在增加就业、保障能源安全、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机遇;要正确认识碳达峰是一个多峰突起、波动下降的过程,而不应机械地将其理解为碳排放的线性下降。潘家华谈到,推动“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乡村地区就地城镇化是其中的重要方向,这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

  在生态文明时代重新定义城镇化 

  来自多个研究机构、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绿色转型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从不同学术角度交流观点。

  “随着人类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力量,环境变化的人类驱动因素也成为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认为,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IPAT恒等式及其变种,虽然较为清晰地刻画了环境变化背后的关键力量以及这些力量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在综合考虑物质循环的要素协同、空间协同和能源—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协同效应基础上,杨开忠提出了IPADMET模型,该模型更加精确地揭示了环境变化的人类驱动因素及其国别和地区异同,所需数据方便易得,为环境变化的基础科学提供了新的可行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1996—2017年是中国城镇化超高速增长时期,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42个百分点,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必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镇化格局。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城乡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实行城乡空间的双重管控,统筹协调城镇化与耕地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研究的重要视角。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教授毛其智表示,未来城市研究的科学基础包括未来学、城市学、人居环境科学等,各种应用学科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研究,提出对未来城市的构想。这些规划设想百花齐放,但最终都会落实到人们的居住空间。对具体城市而言,最重要的规划在于做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教授毛其智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谈到,现有的城市,无论是其承载的内容还是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当作为城镇化基础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因不可持续而需要向生态文明深刻转型时,城镇化的模式也面临深刻转型。人类不能按照传统概念去线性推导未来的城镇化模式,需要对城镇化重新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认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在于“六个打造”和“两个保障”。要将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要将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健全城市发展投融资机制作为重要支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高文书主持开幕式。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承办。

   

  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