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新经济地理学把经济学带入更宽广的研究空间和更大的区域范围。以克鲁格曼为首,对交通运输成本给与了高度关注,但这种交通运输成本更多的体现在区域之间,而把区域内部(中心地区)的运输成本忽略不计。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内部的运输成本(无论是Marshall、Krugman、Henderson的狭义运输成本,还是Fujita更为广泛的运输成本)增长迅速,城市内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可能成为影响产业集聚或分散的主要力量。因此,把产业集聚问题从以往大的区域范围的研究转移到对小范围的研究很有必要。本书就是在小的范围内研究产业集聚问题,主体框架是从技术溢出和地理位置两方面对产业集聚问题展开探讨。该书是作者对博士论文的修正与补充。三年后,再次读到时,已经把论文修改成书稿,并做了很大的改动,对问题的分析更加透彻,也更具有可读性。仔细阅读此书稿,觉得在内容上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一提:拉大了整体研究框架,博士论文写作时她做的框架小而紧凑,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一些很有意义的补充。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一些典型集聚区和集聚案例的介绍,让读者对产业集聚有了初步的印象,而这些感性的印象会引发更多人的理性思考。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比如通过对产业集聚的优势和发展困境的分析,提出产业集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问题;又如在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下探讨产业集聚政策问题等,让政策制定有了目标和约束条件,这是对产业集聚问题不断思考和认识不断成熟的体现。语言更加轻松活泼,从集聚的现象和事实出发,能够引人入胜,可读性增强了,不再像以前的博士论文那样坚硬晦涩,毕竟书的读者要比博士论文的读者宽泛得多,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有两点创新非常重要:一是从技术接近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聚的企业间、产业内与产业间技术溢出;从地理位置角度,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分析了技术溢出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其实是对不同动因下产业集聚的模式以及效应的检验,这样的研究角度来源于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Weber认为产业集聚是源于各种因素的集中和彼此相互作用带来的经济收益、成本节约动机下的产业集中,Krugman认为产业集聚就是大量的产业集中。产业集聚在一起,其实不是简单的事情,至少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何而聚,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等都值得充分研究。二是在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下探讨政府在促进不同模式下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最大化方面的功能与责任,为产业集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与城市经济学视角相呼应。城市经济学认为产业集聚及其所导致的集聚经济是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切入,认为市场规模大的地区总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此集中,发生产业集聚的地方正是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产业集聚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还是市场规模导致了产业集聚,这二者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本书一直聚焦于城市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集聚研究,因此,引入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很有意义,虽然论述并不多,也不深入,大多还停留在概念的引入和理论的介绍方面,但提出在精明增长路径上实现产业集聚,把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有机结合起来,对城市和产业发展都是有益的观点。本书对城市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集聚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理论的思考与反思,实证的分析与检验,以及技术接近与地理位置的角度,研究工作量大,视角多面但又逻辑一致。不过,从更高的要求来看,其实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不足。比如在第四章中对产业内技术溢出研究时,产品间的技术溢出和同一产品代际间的技术溢出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实证方面并未进行检验。又例如在研究产业间技术溢出时,可能因为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收入数据获得较为困难,技术溢出对私人投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也缺乏实证研究,使得在此研究不够深入。微观层面的数据收集虽然比较困难,但是,这些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要深入研究下去,对微观层面数据的收集与挖掘还要下大工夫。二是对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最优解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产业集聚政策设计方面往往面临两个层面的难题:在产业政策设计的内容方面,依靠市场化规制还是非市场化规制更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最大化,这不仅仅是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问题,更是需要对大量现实的观察;在产业政策的操作层面上,根据中国产业环境、产业政策、市场结构、区域特征等现实情况如何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探索实现技术溢出最大化的产业集聚模式。因此,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最优解这个问题很重要,是对目前中国产业集聚政策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效的产业政策来。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仍需努力。虽然存在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不足,这也是本人的一些理解。但本书仍然是一部认真探讨产业集聚问题的学术著作,在对现实的观察和反思方面、在文献的梳理方面和对集聚政策的探索方面,以及逻辑一致性方面等都可圈可点。惠宁西安 西北大学2014年7月26日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
作者:胡晖
图书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
-
2
图书 金融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作者:陈云桥
图书 金融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
3
图书 知识溢出、产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研究
作者:黄志启
图书 知识溢出、产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研究
-
4
图书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作者:谭志雄
图书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
5
图书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珊珊
图书 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
6
图书 人口流动与产业集聚互动的机制和效应研究
作者:敖荣军
图书 人口流动与产业集聚互动的机制和效应研究
-
7
图书 吸收能力视角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作者:徐磊
图书 吸收能力视角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
8
图书 技术溢出视角的能源回弹效应及中国节能对策研究
作者:冯烽
图书 技术溢出视角的能源回弹效应及中国节能对策研究
-
9
图书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产业集聚因素研究
作者:张纯记
图书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产业集聚因素研究
-
10
图书 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和经济效应研究
作者:赵星
图书 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和经济效应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