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陈岱孙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把市场经济运转的许多假定的、理想的条件当作现实的、实际的东西,比如所谓完全的竞争就属这类情况。如果把这些理想的假定当作现实的规则来运作,是危险的。殷鉴不远,岂可不察。
在西方市场机制下是否存在宏观调控?
在西方,18世纪、19世纪近200年时间里,市场经济处于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始终有一部分人不主张完全的自由经济。斯密本人在《国富论》中也有需要国家政府协调的论述。所以始终有很多人对市场经济有怀疑。
在本世纪,有两件大事迫使西方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一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市场经济不能为大规模的战争提供有力的、充足的保证,于是西方国家将部分经济置于国家的政府调控之下。后来才把它还给私人,理由是这样做有社会主义的味道,就取消了,还给私人了。但在战争时期的确是把它调控起来的。这是第一方面的国家调控。第二方面是市场调控:关于各种市场里物资的调控,价格方面的调控和关于消费方面的调控,对人民的消费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控。在战事之后就又恢复了以前的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又重复了这样的情况。这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二是关于经济危机加剧的情况。我们知道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过去的危机都是比较短期的,发生之后过一、二年就逐渐地恢复了。许多经济学家虽然认为经济危机是个很大的问题,但对是不是能够自动地调节尚无定论。1929年的危机就不同了。这次危机发生于1929年,到了30年代初叶,危机就变成了一个长期的萧条,无法走出来的萧条。1933年世界上几个主要工业国家在伦敦召集了一个会,叫经济货币的会,全世界许多国家被请参加,要解决危机的问题,讨论了一个多月,毫无结果。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刚刚上台,他觉得讨论没用处,就自己实行了“新政”,所谓“罗斯福新政”就是政府宏观的控制。他所采用的政策其实就是后来凯恩斯说的财政政策,由政府用财政力量来加强社会上的总需求。具体做法是,政府成立若干生产的机构,比如水利大工程。罗斯福新政的确为美国当时经济萧条尽了点力量。美国这种做法也被当时许多国家所仿效。伦敦的那个会在听到美国实行“新政”的第二天就无疾而终了。
当时罗斯福的“新政”有行为没有理论。凯恩斯的《通论》在1936年发表,可以说是为罗斯福的“新政”提供了一个理论。因为有了凯恩斯《通论》中宏观控制的理论,宏观控制在西方经济学中已经登上了资产阶级经济的庙堂,固然有人对凯恩斯理论,尤其是它的宏观控制发生了怀疑,德国、美国有很多人自命为新自由主义,但是,正如一位美国教授前年在中国访问时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其实他本人并不是凯恩斯主义者。最近听说弗里德曼亦有这种说法,我没有证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凯恩斯理论不管你赞成也好、反对也好,都是以它为中心讨论主题。所以我们往前看一看,宏观经济调控恐怕在西方经济中,不管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要长期存在下去。我们回头看,从前一段经济学界对于市场经济的盲目崇拜中,也可以得出一点启发。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高鸿业
图书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
2
图书 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明夫
图书 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
3
图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作者:刘国光
图书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
4
图书 苏联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发展
作者:陆南泉 高中毅
图书 苏联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发展
-
5
图书 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究
作者:蔡昉
图书 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究
-
6
图书 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
作者:王洛林
图书 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
-
7
图书 体制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唐龙
图书 体制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
-
8
图书 中国金融改革沉思录
作者:张亦春 赵磊
图书 中国金融改革沉思录
-
9
图书 产权结构化与公共产权改革
作者:吉富星
图书 产权结构化与公共产权改革
-
10
图书 农业现代化的农垦改革之路
作者:李钢 熊昭 秦宇 梁泳梅 袁华锡 张子翰
图书 农业现代化的农垦改革之路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