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老师关爱下成长
图书简介
崇高的师爱,具有伟大的力量。它是教好学生的感情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师爱所具有的功能和效应,对教好学生有着重大意义,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力量源泉。
教师与学生,有一个“教”与“学”的关系。要使“教”者的意图和“学”者的愿望一致起来,良好和谐的心理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形成这种心理气氛,起支配作用的是“教”者。一位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才会耐心地教育学生,热情地关心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犯了错误而简单粗暴;也不会因学生各方面后进而厌恶鄙弃。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亲切,创设有利于教育的良好心理气氛。
首先,爱生之情,是使学生动情的“生发点”。情,在思想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接受教育,离不开感情因素。爱的河流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教师对学生施以爱的暖流,主动去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就会使他们受到感染、感动和感召。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积极的情感,产生移情体验,就会同教师发生共鸣,这便是爱的“合流”、“支流”和“回流”。这样,学生对教师提的要求乐于遵从;教师的批评,他们也愿意听取;教师讲的道理,他们容易信服。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
崇高的师爱,使学生动心、动情,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反之,师生感情对立,互不信任,乃至互相敌视,教师的话即使有理,学生听起来也抵触;教师的要求即使合理,学生执行也要打折扣。如若教师再来一点批评,就可能形成紧张的局面了。可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情领先,有情有理,才能情通理达。而这个“情”的“生发点”,首先就是来自于师爱。
其次,爱生之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向心力”。学生与教师之间具有向心力、凝聚力,还是离心力、排斥力,往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之所以缺乏“磁性”和引力,除了其他一些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师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的教师,学生不是敬而远之,就是若即若离,甚至退避三舍,顶撞抗拒。如此,怎么可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对教师倾吐衷肠呢?如果教师具有真挚的爱,并使学生亲身得到体验,就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自己的身边,这时学生的心就会向着教师,自觉地团结在教师的周围,施教就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师爱的内涵如此丰富,意义如此深远,唯有用智慧将这份爱编码,用精密的讯号,通过畅通的渠道,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正确解读。没有智慧的爱会演化成一种苍白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曲解,导致溺爱甚至错爱。智慧的爱则是深沉的爱,是博爱、大爱,教师唯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二辑)
作者:包智明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二辑)
-
2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一辑)
作者:包智明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一辑)
-
3
图书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与环境支持
作者:张冬梅
图书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与环境支持
-
4
图书 天人之际
作者:何光沪
图书 天人之际
-
5
图书 英语词义动态识解研究
作者:张洪芹
图书 英语词义动态识解研究
-
6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5辑
作者:包智明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5辑
-
7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4辑
作者:包智明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4辑
-
8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三辑)
作者:包智明
图书 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三辑)
-
9
图书 三语教育与三语教学
作者:刘全国
图书 三语教育与三语教学
-
10
图书 读写生命大地:记20世纪知名科学家李伯谦
作者:赵富海
图书 读写生命大地:记20世纪知名科学家李伯谦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