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本研究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为对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学理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多学科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下)及《解放日报》(1941—1945年)为核心文献资料,以党的相关文件,党的领导人的文集、选集,专家学者的回忆录和著作为基础文献。首先,通过对文献的收集、阅读和整理,形成对边区社会教育的全面具体认识。其次,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解读边区社会教育,把捉社会教育中最具本质、最为闪光的重点和亮点,提炼成为写作的主体内容,并详细深入地分析与论证,在分析中全面涉及教育目的、方法、载体、价值等内容。再次,具体分析社会教育的成效。最后,从纵向角度比较边区社会教育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边区社会教育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以核心文献和基础文献划分,对本研究涉及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对边区社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了边区社会教育现有研究的角度,成果与不足,具体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对本书写作的启示和借鉴;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最后指出本书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概论”为题。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抗战时期边区社会教育的基本情况,是本研究的基础。这部分主要总结了社会教育的基本构架,即教育的概念、对象、内容与目标、方法、实施机构、教材、师资组织形式等内容。介绍了抗战时期社会教育发展流变进程,分析了社会教育发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由,指出社会教育发生的内在逻辑必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分析和论证了边区社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运动,是成功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党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成熟的标志。
第三章以“需要与自愿: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为题。坚持需要与自愿原则,是边区社会教育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具体梳理了需要与自愿原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为主线分析了教育原则的具体实践状况及效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这一原则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上探讨这一原则的科学性,是对社会教育坚持这一原则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理论证。
第四章以“教材与新秧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主要载体”为题。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是边区社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本部分重点研究教材和新秧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表达。通过分析教材和新秧歌的流变进程,以其具体内容为依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如何改进教材和秧歌,并在其中融入新的情感因素及政治因素,有效地把思想教育内容融合在教材和民众喜闻乐见的新秧歌中。从而具体直观地表现教育载体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良性互动,展现教育载体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功能及其实践的具体体现。
第五章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效能”为题。教育效能是边区社会教育取得成功的直接表达,它是对教育原则和载体部分的回应与印证,也是第六章启示部分的立论基础。这部分研究内容以社会教育的识字教育、移风易俗、抗战动员、政治认同四大教育目标为据,深入分析实现每一目标的困难与阻碍,详细描绘每一目标的实际效果,二者的强烈对比,能够让人切实感受这些成效来之不易,进一步体会社会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看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本身内含着党的革命要务和群众的生活要务的对立与矛盾,这是社会教育实践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而社会教育对矛盾的消解,让革命要务和生活要务在群众意识和行动中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是其取得成功的保障。
第六章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给予当代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为题。总结社会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是本研究的落脚点。这部分内容通过比较抗战时期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异同,总结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对当代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价值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
作者:汪小宁
图书 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
-
2
图书 陕甘宁边区的县政与县长研究
作者:杨东
图书 陕甘宁边区的县政与县长研究
-
3
图书 陕甘宁边区政府体制研究
作者:霍雅琴
图书 陕甘宁边区政府体制研究
-
4
图书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
作者:王彩霞
图书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
-
5
图书 抗战时期云南中等教育研究
作者:朱俊
图书 抗战时期云南中等教育研究
-
6
图书 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作者:严艳
图书 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
7
图书 女性教育沉思录
作者:段红英
图书 女性教育沉思录
-
8
图书 中国共产党西部开发思想研究
图书 中国共产党西部开发思想研究
-
9
图书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哲学社会科学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图书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哲学社会科学
-
10
图书 延安精神与社会建设
作者:田建军
图书 延安精神与社会建设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