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言”到“天使”:里尔克的存在诗学研究
图书简介
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年)终其一生都因被“贫困时代”中的“存在问题”击中而焦灼惶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里尔克对“存在”的诗性言说之彻透性与独特性在其同时代人中罕有相匹者,然而国内外却均无以诗人的“存在”诗学为论域,对其一生的存在之思进行周全阐发的论著,此种研究状况与里尔克的重要地位极不匹配。学界一般仅将里尔克定位成普通意义上的诗人(或是将他划入象征主义阵营,或是把他纳入现代主义名下),这种文学史的前见无疑遮蔽了里尔克的“存在”诗学的意义所在。所以,当提及“存在”诗学,学界(尤其是汉语学界)一般只会想及海德格尔的绵密哲思,而忽视掉里尔克这位以诗性言说来切问存在的巨擘,更不可能注意到他的一些诗学观念深深影响了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乃至运思措辞。因此,本书力图通过逐步清理、通达里尔克一生的“存在”之思,显明在应对现代性危机时,诗性言说路径的独特性以及诗性言说的心性价值所在。
本书以“现代性危机”为基本视域,逐步厘清里尔克一生为“存在”所牵引的“求真”运思之途,分为七个部分:导言,简扼评析现代性危机的因由及其引发的虚无主义和技术统治论的后果,从而给出里尔克诗性言说的语境。第一章,在虚无主义和技术统治论弥漫周遭的情况下,里尔克早期如何以喃喃絮语的“我言”来剖白、亲近隐匿的“存在”(《时辰书》),如何以精确的“图像”来素描“存在”在事与物中显现、给出的“影像”(《图像书》)。第二章,里尔克中期在罗丹的影响下,醒觉到“诗不是情感,而是经验”,转而朝向物本身。将面对“物”的方式改为去“经验”并写生“物”的存在现象,以及“领会”物中那隐而不彰的人类切己存在感(《新诗集》);“我言”对象由隐匿的“存在”上帝转向终有一死的“人”(此在)自身(《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随笔》)。第三章、第四章,因里尔克一生对“生、死、爱、欲、苦难、语言、信仰、物”等关乎“存在”的“诗思”,集中而彻底地在其晚期代表诗作《杜伊诺哀歌》中得以申述,故分为两章对该诗进行逐行解读,以厘定诗人所切问、近思一生的“存在”到底为何种模样。与该诗一道问世的两部《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将作为理解《杜伊诺哀歌》的一把钥匙,穿插在对哀歌的解读中。第五章,在前两章逐行解读的基础上,总体呈现哀歌中存在之思的内在逻辑关联,并阐示其核心意象“天使”的隐喻幽旨——一种存在的激情;显然,天使意象对于以诗性言说来应对现代性危机的里尔克来说意义非凡。在诗性言说中,人在世的两个基本维度“空间与时间”由现代性的割裂时空被转化成一种有机的时空,在此一转化过程中神话修辞策略的采纳便是自然之事,它不仅使诗性言说更为方便,而且显露出人类存在的原初时代(神话时代)中语言的本质特征——能揭示意义的“诗性”。第六章,诗性言说使里尔克的“存在”诗学思想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对诗性言说中的语言、意义和诗言的关系进行阐发,而比量胡塞尔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前期生存阐释学以及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之思无疑能为上述阐发提供一显豁视域。循此追问,诗性言说与普通言说的差异何在便绽显而出,而弄清诗性言说的独特性后,无实用性之用却有养心缮性之大用的“诗言”的价值便自然呈现。
关键词:里尔克 现代性危机 存在 诗性言说 心性价值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沈德潜诗学研究
作者:陈岸峰
图书 沈德潜诗学研究
-
2
图书 张炜诗学研究
作者:王万顺
图书 张炜诗学研究
-
3
图书 翁方纲诗学研究
作者:叶倬玮
图书 翁方纲诗学研究
-
4
图书 元嘉体诗学研究
作者:蔡彦峰
图书 元嘉体诗学研究
-
5
图书 《周易》古经之诗学研究
作者:王莹
图书 《周易》古经之诗学研究
-
6
图书 元代后期诗学研究
作者:武君
图书 元代后期诗学研究
-
7
图书 亨利·詹姆斯诗学研究
作者:陈秋红
图书 亨利·詹姆斯诗学研究
-
8
图书 宋代杜诗学研究
作者:左汉林 李新
图书 宋代杜诗学研究
-
9
图书 当代文本诗学研究
作者:董希文
图书 当代文本诗学研究
-
10
图书 清代试律诗学研究
作者:梁梅
图书 清代试律诗学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