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教师之职,传道授业解惑,实为知识传播者与文化传承者。教师之责,除了含英咀华,滋兰树惠,尚需承续文脉,光大传统。正是“知不足”与“知困”的良知,激发着“自反”与“自强”。故曰:教学相长;故曰:弦歌不辍。这是我们的初衷。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论》,顾名思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所做的一些探索。“总论”部分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些宏观思考。其中有对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的反思,有对新媒介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有对大学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撰的思索,也有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核心策略的考量。其中涉及到“回到古代”与“回归古典”的分歧,涉及到“当下语境”与“历史语境”的取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路径的选择问题,更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取向。“史论”部分立足于古代文学的历史分期,提出了划分古代文学时段的一些思考,梳理出各个时段的特征,并结合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文体论”,主要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切入,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如戏剧教学要突出三美:综艺、诗意、情趣。“小说学习一定是鼓励表现出高度自由的阅读和具有个性特色的阅读”,同时,“在阅读和鉴赏过程中这种自由与个性化是有约定的范畴的”,“不是一任‘激情’的那种天马行空式的批评,脱离作品实际的主观臆断,也不是‘理性’的从概念到概念的逻辑推理”。“个案研究”部分,我们力求重源头、重经典、重内函,主要收录了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与研究的相关成果。
本书是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集体劳动”有它的强势,也有不足。何况写作还是一项永无止境、充满遗憾的劳动。稿子完成了,但没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整体分类不够缜密,一些术语使用尚欠周延,语言风格尚欠统一等。在文学史时段划分上,忽略了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些有深刻意味的“夹缝时代”,如中唐德宗的贞元时期。一刀切式的朝代分期法是迁就教学计划与进度的无奈之举。文体划分显然与古代文学的文体有不小的差距,四大文体的截然划分势必遗漏一些重要的古代文体,如赋、骈文、奏议等;再比如小说,主要专注于白话小说,而文言小说无形中就被忽略了。估计还有因学力所限在所难免的错讹、缺漏之处,真诚期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毕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长”的关系。我们真诚地期待着。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红外集
作者:贺信民
图书 红外集
-
2
图书 中国书院文学教育研究
作者:程嫩生
图书 中国书院文学教育研究
-
3
图书 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作者:《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编委会
图书 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
4
图书 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
作者:王长顺
图书 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
-
5
图书 中国古代文学与海外汉学史论
作者:王庆云
图书 中国古代文学与海外汉学史论
-
6
图书 中国现代文学的疆界
作者:金进
图书 中国现代文学的疆界
-
7
图书 西汉赋生命主题论稿
作者:刘向斌
图书 西汉赋生命主题论稿
-
8
图书 岁月熔金(二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图书 岁月熔金(二编)
-
9
图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系)60周年学术文选
作者:本书编委会
图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系)60周年学术文选
-
10
图书 多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
作者:杨树喆 海力波
图书 多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