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现代化的问题。从1500年左右的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逐渐向现代化的道路迈进,而中国此前虽不乏郑和下西洋之壮举、四大发明之荣耀,但却在“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中渐渐褪去了昔日的辉煌。及至19世纪中期,国门被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的中国艰难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行进。如何救亡图存,求富求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促使人们从各个角度反思中国命运的乖蹇,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胡适、鲁迅等等,他们从思想到实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继续的思考。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可以说是云谲波诡的时代,诸多矛盾纷繁复杂,如何在矛盾的交汇处找到合适的切面作为观察当时社会的窗口?在阅读大量的材料和论著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了教育在近代的演变和发展的现代化取向,且此取向亦为各史家所认同。然而教育是一个结构庞大、内容丰富的领域,从何处着手进行研究呢?近代以来,学校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最重要载体,“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唯一结合存在于学校”,特别是中学更是精英思想和大众要求沟通交流的重要区域,最终笔者把关注点集中到了其中的私立中学上...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知识生产与学科规训: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学科史探微作者:粟永清 图书 知识生产与学科规训: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学科史探微 
- 
                            
                                
                            
                            
                            
                                2
                                
                                图书 人类学、现代世界与文化转型:21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作者:包智明 赵旭东 刘谦 龚浩群 图书 人类学、现代世界与文化转型:21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 
                            
                                
                            
                            
                            
                                3
                                
                                图书 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化作者:权赫秀 图书 东亚世界的裂变与近代化 
- 
                            
                                
                            
                            
                            
                                4
                                图书 小说历史意识研究作者:王春云 图书 小说历史意识研究 
- 
                            
                                
                            
                            
                            
                                5
                                图书 领悟多元视角下的拉丁美洲作者:张森根 图书 领悟多元视角下的拉丁美洲 
- 
                            
                                
                            
                            
                            
                                6
                                图书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研究作者:李金齐 图书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研究 
- 
                            
                                
                            
                            
                            
                                7
                                图书 首都文化竞争力研究作者:刘瑾 图书 首都文化竞争力研究 
- 
                            
                                
                            
                            
                            
                                8
                                图书 日本“国体论”研究:以近代国家建构为视角作者:庄娜 图书 日本“国体论”研究:以近代国家建构为视角 
- 
                            
                                
                            
                            
                            
                                9
                                图书 漫游寻美:梁艳萍自选集作者:梁艳萍 图书 漫游寻美:梁艳萍自选集 
- 
                            
                                
                            
                            
                            
                                10
                                图书 文化圈的场域与视角:1929~2009年青海藏文化变迁与互动研究作者:鲁顺元 图书 文化圈的场域与视角:1929~2009年青海藏文化变迁与互动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术资源库
              马克思主义学术资源库
             国际关系学术资源库
              国际关系学术资源库
             民族边疆学术资源库
              民族边疆学术资源库
             中社智库
              中社智库
             历史考古学术资源库
              历史考古学术资源库
             党建思政资源库
              党建思政资源库
             哲学宗教学术资源库
              哲学宗教学术资源库
             文学艺术学术资源库
              文学艺术学术资源库
             教育研究学术资源库
              教育研究学术资源库
             经济管理学术资源库
              经济管理学术资源库
             当代中国学术史资源库
              当代中国学术史资源库
             政治学学术资源库
              政治学学术资源库
             中社集刊学术资源库
          中社集刊学术资源库
         
      
 切换用户
切换用户 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
            

 
           
           
           查看图书详细信息
          查看图书详细信息
         3,查看图书网页阅读
          3,查看图书网页阅读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100号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