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来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既有研究多倾向于从内容翻译、文本变迁、重要观点解读和图书版本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它的传播,不只是思想内容层面的传布,更有媒介的物质力量的流动。清末以来,以铅字印刷为基础的出版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信赖,并逐渐成为新型的产业,主动参与到社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来。20世纪初叶,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这些图书报刊的大量生产和传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另一种形态。本书即借助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将研究视角放回到历史语境中,分析彼时新式传媒如何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群体,怎样刊载呈现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如何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社会规则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影响,以此考察作为文化现象和产业形式的出版与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思想在中国传播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在大量阅读、梳理1899年至1945年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书刊出版史料的基础上,本书重新呈现了以若干经典著作为代表的中译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不断被引入、传播的历史过程,考察了传媒与早期思想传播者的关系,出版形态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各种出版机构的出版发行活动,社会环境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影响等内容。通过对此类图书在当时中国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出版、发行、流通和阅读等一系列环节的重新呈现和分析,把对思想传播的研究转化为对图书著作的传播研究,从而探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如何形成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力量。本研究重点查阅了《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民国时期总书目》《生活全国总书目》以及近几年出现的《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红藏》等资料,发现了不少以往未被注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译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图书目录数据库。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档案,收集和统计了中译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同版本的定价和发行量等信息,考察了彼时出版机构为此类图书制定的出版策略,对比分析了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营销活动。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并非只是单纯的图书出版流通活动,而是涉及到多种因素,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清末民初,印刷技术的改进,形成了新的出版形态,为新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准备;出版的变迁,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的形成,也影响着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各种出版机构均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发行,文化追求、政治理想、商业利益等因素都发挥着作用,而上海中小型出版机构在此间表现非常活跃,出版销行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传播,不仅与出版行业有密切关系,还受到法律、政府规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这些工作,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革命性思想性,经由早期图书报刊的传播和展示,在社会上形成了初步的认同。这一认同又经出版业和传媒机构的表征,在社会上逐渐产生了更深层的认同,刺激了新一轮的著作出版和传播。这些发现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传播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作者简介
相关推荐
-
图书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作者:刘国胜
图书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
图书 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2016
作者:王子华 何险峰
图书 中国主要宗教研究论著提要:1949-2016
-
3
图书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
作者:张艳国
图书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
-
4
图书 工人阶层的体面劳动与全面发展研究:以南京为例
作者:董淑芬
图书 工人阶层的体面劳动与全面发展研究:以南京为例
-
5
图书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
作者:汪澍白 张慎恒
图书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
-
6
图书 南京人才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王飞
图书 南京人才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
-
7
图书 朱绍文集
作者:朱绍文
图书 朱绍文集
-
8
图书 下学集
作者:李洵
图书 下学集
-
9
图书 明清科技史料丛考
作者:杨小明 高策
图书 明清科技史料丛考
-
10
图书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研究
作者:肖祥
图书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研究
豆瓣评论